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海峽兩岸的故事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我祖籍山西,當年大陸淪陷,父母隨國軍輾轉來臺。但人生地不熟,語言、文化風俗亦不通。一般來說,「外省人」的生活照應或交誼,多靠同鄉的情感連結,即所謂「人不親土親」吧!
 父親隨軍校來臺時,除了一位大哥(黃埔九期張宏卿)外,再無親人,軍中朝夕相處的同袍就是生活最大的慰藉。可能都是同鄉之故,父親於民國四十二年自美受訓返國後,便經人介紹認識了我的母親,嗣後兩人於四十五年八月五日結婚,當年上呈的「軍人結婚報告表」還是總司令王叔銘批准的,這罕見的文件至今仍保存良好。
 外公是職業軍人,因為寫了一手好毛筆字,在軍中協助處理文書作業,認識很多長官,退伍後跟著烏鉞先生進了華航,可惜身體沒顧好,我念小學三年級時便罹患膀胱癌病逝。只記得出殯時來了很多人,身後葬在安坑基督教墓園的「養民同志佳城」,壁上鑲崁著幾塊大理石,上書金色「志行宛在」四字,落款人是嚴家淦前總統。幾十年過去了,每逢清明時節,我都會上山幫忙掃墓。
 外婆卻很健康長壽,活到九十九歲,印象裡好像從來沒生病住院過,不但沒有拖累子女分身照顧,到老還經常做飯給兒子吃。記得老人家過世當天上午還去教會做禮拜,傍晚就蒙主寵召了。
 爸媽結婚時的證婚人是做過三屆大法官的胡伯岳先生,也是外公的同鄉,小孩都稱他胡爺爺。記得小時候夏天還去過他家玩,花木扶疏的大院子裡停有一輛黑頭車,屋裡的冷氣真是透心涼,那是生平第一次吹冷氣,沒見過這麼神奇的東西,直到現在我都認為冷氣是人類偉大的發明。
 民國七十六年,經國先生晚年順應時代潮流,宣布解除戒嚴,開放老兵返鄉探親,父親為解思鄉之情,毅然申請提前退休,準備返鄉旅費和攜回老家的伴手禮,就花費不少心思。那個年頭兩岸經濟發展差異頗大,大陸極需外匯挹注,民生物資普遍缺乏,一般臺灣常見的家電產品都變成對岸新奇的搶手貨,也因此臺胞返鄉常被當大爺伺候,父親對來訪的遠親近鄰也是出手大方,來者不拒,有次一枚金戒指換來一盒雞蛋,亦不以為忤,大家開心就好。
 母親曾建議可帶些女性褲襪送人,經濟又實惠,父親卻未採納,原因是當時大陸女性都著灰藍色長褲,沒人穿裙子,根本不實用。父親還想方設法希望提升對岸生活品質,譬如把在臺灣超市常見的刷條碼收銀做法,很得意地介紹給大陸的鄉親,當年可是意氣風發,沒想到幾十年過去,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,不論城鄉均已進步到連現金交易都難覓了。
 【作者速寫】張健常,空軍官校七十八年班、空院九十一年班畢業;歷任飛行官、飛安官、試飛官、分隊長、考核官、組長、學指部指揮官、聯參官。
 
(點閱次數:1712)